根據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是未來的新發展格局。
而“循環經濟”,顧名思義,“內外均衡,一體循環”。對于我國日益重視并著實解決的各項環境問題,以及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的貫徹落實已成為必然選擇。
循環經濟同時也是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內容。
中小企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引導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在增強其經濟效益的同時,又能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國家經濟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建立明確的發展與改革方向,以循環經濟優良模式,驅動我國經濟社會每一個樞紐的發展與進步。
01
何為循環經濟?
傳統的主導經濟模式
認為資源可以無限利用
循環新經濟模式
即從廢棄物或副產品中獲取物質和能源,并被重新引入經濟體系
新經濟資源利用思路
“合理開采、高效利用、潔凈排放、低度破壞”
新經濟原則
“減量化、再利用、循環化”
循環經濟政策梳理
#1
2005年7月
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
政策概要: 強調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加快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等。
#2
2020年5月14日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會議概要:明確指出要從供需兩方面入手,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發揮超大市場優勢刺激內需,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3
2021年2月
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
政策概要: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壯大綠色環保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就中小企業當前循環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現狀給予了強勁的政策支持。
為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國務院的引導下,中小企業被給予聚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任務。同時,石油、化工、電力、天然氣等領域節能環保競爭性業務也得以放開。
由此看出國家對中小企業及化工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視,為其指明了產業發展方向。
挑戰與機遇
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
挑戰:將循環經濟由概念轉為實踐是當前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不同于大型的跨國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往往存在資金不足規模過小,缺乏創新,獲取信息不充分,循環經濟理念不足等問題。
01
規模有限,缺乏資金支持
有限的資金使中小企業無法通過一次整體改造全面過渡到循環商業模式,而是局部推進改革。財務端的局限使得中小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時缺乏流動資金支持,甚至缺乏統籌規劃中長期循環發展計劃的能力,對公司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也很難能從政府部門得到研究開發經費支持,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獲取的資金有限,這些都使得中小企業缺乏充足的資金進行循環經濟發展與改革。
02
缺乏技術支撐,信息不對稱
中小企業由于資金少、規模小且分散,無法建立自己獨立的研發中心,缺乏技術支持。它們大多依靠外部技術,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導致技術創新能力差,也沒有專業的相關技術信息的收集和了解渠道。
中小企業往往只能觀察其經營的市場價值鏈上的趨勢。信息不對稱性使得這些企業無法精準衡量成本和收益,同時信息和技術的缺失性和局限性導致了中小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整體進程中缺乏競爭力,進而導致該行業存在被多頭或寡頭壟斷的可能。
03
缺乏對循環經濟的認識
中小企業缺乏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危機意識,對循環經濟的認識不夠,缺乏對循環經濟模式和適應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創新實踐。
盈利導向的趨勢使得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領導者只考慮短期的經濟效益,依舊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或是狹隘地認為發展循環經濟就是單純地保護環境以及改善生態環境。
只有充分意識到循環經濟是新時期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互利互惠的新發展模式,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機遇
01
響應國家號召,激發企業活力
在國家與市場的支持下積極尋求立足方向。當前我國關于構建以經濟內循環為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背景為中小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會,新消費需求的擴大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
02
借助綠色金融,拓寬綠色資金渠道
在我國“碳中和”目標以及《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推動的背景下,綠色金融將成為實現傳統經濟模式向循環經濟模式轉換的重要工具。
在當前低碳轉型的發展潮流下,抓住綠色金融發展機遇,借助綠色金融對綠色項目提供的全流程多方位的支撐,將助力中小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中小企業可以借助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多類綠色金融產品進一步撬動資本的杠桿,廣泛吸納資金,形成多樣化的資金來源渠道,解決資金困境,實現企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如何發展循環經濟 ?
以化工行業為例
近幾年,隨著國家去產能、環保規制的力度不斷加大,傳統能源消耗行業面臨著升級轉型的巨大壓力?;ば袠I作為傳統能源消耗類行業存在產能落后,可開采資源有限,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限性。
為控制化工行業的廢氣排放,國家不斷采取限制措施及制定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同時,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主旋律下,節能減排的呼聲不斷加大,綠色環保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在此背景下化工行業面臨著不可避免的轉型需求,環保投入加大,成本激增等現狀使化工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推動建立集中循環項目
一是引導同一污染物排放企業集中建設,提升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水平,科學規劃化工產業園區有害廢物的集中貯存和處理。
二是引導具有環保設施運營資質的專業公司負責污染集中治理,解決中小企業發展技術落后、達不到經濟規模要求的污染治理設施問題。
創新循環經濟發展技術
發展循環經濟一定程度上需要依托于科學技術來實現,如成熟的污染治理技術、廢舊物資再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生態工業發展鏈的技術支持等。
達奇環境——以專業科學技術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
達奇環境
以專業科學技術助力
中小企業發展循環經濟
成都達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由四川大學大氣課題組響應國家雙創號召集資建立的研發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產業化平臺公司。
公司專注于生態環境技術創新與服務,是專業化提供生態環境技術及產品的高科技企業。以產學研有效結合為依托,通過科學創新、技術突破、工程應用和產業發展,實現創新服務社會的目標。
達奇環境自主研發的新型催化法煙氣脫硫技術,可利用煙氣中的有效成分脫硫,無需不斷添加脫硫劑,大大降低運行成本,脫硫效率可達95%以上,工作溫度可達50-200℃范圍。
新型催化法煙氣脫硫技術
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有效運用
環保:
無二次污染,脫硫種所產生的副產物稀硫酸品質上乘,可進行循環資源化利用。
經濟:
無需不斷添加脫硫劑,泵類間歇使用,運行成本低。
便捷:
煙溫下直接用,流程短設備少,操作簡單運行穩定。
高效脫硫效率高,可穩定實現SO2<10mg、硫酸霧<5mg。
先進:
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國際先進,催化技術國際領先。
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戰略,整合創新優勢,是中小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
在進行循環技術創新時,應立足于綠色低碳理念的考慮,要有效地利用現有的技術和人才。
創新資源節約新技術以及新材料和工具,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以降低成本,同時加強技術領導力建設,以技術推進循環經濟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