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第十一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在京召開。會議現場,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解讀國家超低排放進展及下一步工作方案,表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鋼鐵工業三大減排措施成效超預期,化解過剩產能、工藝過程減排、超低排放改造進展超預期抵消增量影響,實現了“增產不增污”。
化解過剩產能超預期
根據國發〔2016〕6號文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鋼鐵行業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1.5億噸。目前,鋼鐵行業已經實現了上限目標。2017年,行業出清1.4億噸“地條鋼”,整體扭虧為盈,經營狀況由2015年的普遍虧損轉為普遍盈利。
工藝過程減排超預期
首先,電爐短流程煉鋼工藝迅速發展,具體表現為電弧爐煉鋼產能大幅增長、鋼結構建筑得到大力推廣、進口廢鋼政策得到調整等。其次,長流程煉鋼工藝技術難點實現突破,具體表現為加熱爐和熱風爐低氮燃燒改造實現重點區域大規模應用等。
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
目前全國228家鋼鐵企業6.1億噸粗鋼產能(重點區域159家4.5億噸左右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重點區域82家企業(3.3億噸粗鋼產能,占重點區域總產能60%)正在開展評估監測工作。
本次論壇上,劉炳江強調,推進鋼鐵超低改造除了必須堅持質量為核心,還要持續實施差異化管理。落實差異化管理政策,能夠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重要作用,促進產業升級、技術進步、高質量發展,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是推動鋼鐵行業綠色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必須堅持以質量為核心,要高質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力求“四真”,即企業領導真重視、資金真投入、實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通過持續實施差異化管理以及對企業有效監管、長效監管,進一步促進我國鋼鐵產業技術進步,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于劉炳江司長在此次論壇中提出關于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舉措,達奇環境認為,作為一家環保企業,技術創新才是關鍵,只有擁有成熟適用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才能真正在環保行業內站穩腳跟,助力工業污染防治。正如劉炳江司長所說:“治理工程是“硬件”,管理水平是“軟件”,只有“軟硬件”都做好才能做到長期穩定超低排放。”
未來,隨著“軟硬件”設施的逐步提升與超低排放技術的不斷優化,實現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行業綠色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將指日可待,中國鋼鐵行業或將能夠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鋼鐵清潔生產體系。在此期間,達奇環境也將通過新型催化法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協助工業企業進行廢氣治理,為進一步助力“十四五”的實施,強化科技支撐、創新驅動,積極探索改善空氣質量管理的新技術、新思路、新方法。